您好,欢迎访问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13651690077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bat365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光华路598号

咨询热线:

13651690077

18924618260

bat365官方网站重庆影像·202501-10

发布时间:2025-04-19 17:14:18人气:

  bat365官方网站重庆影像·202501-10重庆是山水之城,也因城区中坐拥两条大江大河,所以这里的桥也是特别多,尤其是大型的公路及轨道交通桥梁。众多的桥梁既是勾连两岸的交通要道,也同时也是一件大型的公共建筑及山水艺术品,其设计多样,都有其独特之处。另外,因大桥多高离水面很多,在上面看江水缓流、观两岸山城、听风过鸟鸣、感车驰奔涌,那真有一种别样的视觉享受和独特的体验。

  前几年曾完全以徒步方式连续走了城区中比较集聚的七八座桥,感觉那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趣的体验,今在新春之际决定再次来上一趟,计划了12座桥联穿,不过因为出行较晚,最后也仅有10座桥走了下来。

  如若放大了来看,整个弹子石、鸡冠石一带就是一个大型半岛,长江在这里环绕了一个半圆,其另一半被南山整条山脉给隔开了,这处半岛还真有可能成为重庆未来三五十年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

  这处半岛目前有四座长江大桥,分别是朝天门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寸滩长江大桥和黄桷沱长江大桥(在建),而朝天门长江大桥就是今日所踏的第一桥。

  朝天门长江大桥是我在重庆所踏大桥中比较喜欢的一座,主要是这里的视野及景观很好,而且人行步道较宽绰,桥头还有四部人行电梯,对行人非常友好。

  大桥虽以朝天门冠名,但实际上距离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直线公里以上,所以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是以弹子石长江大桥相称,可能最好的命名应为窍角沱长江大桥。以前窍角沱是一个老地名,因江边悬岩峭壁、形如窍角而得名。上世纪初这里曾被划为日本租界范围,抗战期间湖北裕华纱厂等四大纱厂搬迁到重庆,其中一部分就落户在窍角沱地区,不过现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能保留窍角沱地区与历史相关的地名和建筑已然无多。

  从南岸踏行朝天门长江大桥至北岸,乘观光电梯下至北滨二路,乘651公交车几站就到了千厮门嘉临江大桥的北桥头处。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与东水门长江大桥可称得上为一双“对桥”,两桥走向一致,隔渝中半岛相向而对,其间有洞涵相联。且两桥设计风格相似,索塔采用极具中国元素的“天梭”形,既有一剑指天的阳刚之气,又有线性流畅的和谐之美,加上桥梁及附属设施整体性融入到重庆山水之中,充分体现了重庆的“山水城桥”之美,又与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吊脚楼群”风貌的洪崖洞比邻,所以自建成之后就成为了重庆著名的“网红”之桥。

  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之间直接相联的千厮门隧道无人行通道,行人不能直接穿洞,但距离其不远的朝天门隧道也可通向东水门长江大桥方向,可通行人。

  东水门长江大桥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可称为一对姊妹桥,是重庆市区重要快捷通道和地标性城市景观,并合称为“重庆两江大桥”。两桥外观相似,只是长江江面较宽,主塔天梭用了两座,并与千厮门大桥一起以“两江彩虹”之名被定为新巴渝十二景之一,还曾在2015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十大最美桥梁”的称号。

  跨东水门长江大桥后顾不上逛桥下的龙门浩老街和下浩老街,乘车赶至重庆长江大桥的南桥头处,踏上这座重庆城区长江第一桥。

  重庆长江大桥又称“石板坡长江大桥”,不过后者从来也没有叫响过,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名称,同样让绝大多数人不清楚的是在管理和定义上这里实际上是两座大桥,一为“重庆长江大桥”,当年是叶剑英题名,另一则是“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

  重庆长江大桥于1977年11月26日动工兴建,1980年7月1日通车运营,2006年9月26日复线桥通车运营。

  重庆城区中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嘉陵江大桥已成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同样承载了重庆城市历史、情感、文化和艺术的重庆长江大桥仅仅是将桥头处的“春夏秋冬”四组铝合金雕塑批准为了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长江大桥与横跨在嘉陵江上的重庆黄花园嘉陵江大桥同样为一“对桥”,为“直线”穿越渝中半岛提供了最便捷之途,其间有“石黄隧道”相联,该隧道可人行,也可公交一站直达。

  黄花园大桥是重庆直辖后建成的第一座大桥,它赶在了新世纪钟声敲响前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实际上是为江北老城的消弭敲响了丧钟,从此以后,江北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城消失、新城渐现。

  比较有意思的是大桥旁桥栏杆的柱头上原本设计的是方台尖锥bat365官网,但不知为何所有栏杆上数百个尖头全部被割掉,仅余有一处作为纪念之用。

  北滨路一线全为时尚高楼小区,沿江一线皆成餐饮休闲之处,曾经旁依嘉陵江的码头仓储之地几乎痕迹不见。其中有处刘家台曾为嘉陵江北岸明清时期的一个大码头,是川东北地区物资进入重庆主城的必经口岸,与渝中区的大溪沟、临江门码头比邻通渡。也因为是一处明清时期较为繁盛的码头,所以集聚的纤夫脚力较多,穷苦的他们常将屠宰场丢弃的牲口内脏打捞起来,江水洗净后配以辛辣为主的汤料,煮成一大锅,这就是重庆火锅的雏形,渐渐成为了嘉陵江河滩上的一景,后来这种大杂烩火锅也被商家称为“水八块”。今为吸引食客,相关投资方也将江北刘家台标称为“重庆火锅发源地”。

  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下,先乘电梯,再爬台阶可至桥面,不过多年来仅开放了东侧人行通道,500米左右的距离就能跨过河,可能是重庆两江上最窄的一处大桥了

  菜园坝-两路口是曾是曾为重庆城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陆路通向外界的节点,两路口在上,为公路通向外界的交通要道,菜园坝在下,为铁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起始点。

  菜园坝得名于清末,历史相对较长,而让其更加响亮并闻名于世的则是解放初期重庆火车站建成于此,并极大地影响了重庆几十年,也是重庆近代化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两路口的名头同样不弱,1930年建成老重庆出城的公路分道口,一边通向成都,一边通往川北,而且在其附近数十处近现代有影响的建构筑物,包括可与解放碑齐名的跳伞塔、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曾经集中美英荷等十多国驻华大使馆的嘉陵宾馆、中正医院、山城宽银幕电影院、鹅岭公园、国际村及大量名人旧居等,单从市民的情感方面看,似更“草根”一些的菜园坝更能代表人们对城市的情感依托,所以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公众情感和城市认知的方面考虑,似命名菜园坝长江大桥更好一点。

  而我则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为此桥名铜元局长江大桥,总认为它和铜元局的关系要近一点,而且南桥头处还设有轻轨铜元局站。

  嘉陵江大桥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重庆市区中第一座跨江大桥,也曾是整个嘉陵江沿线上第一座城市公路桥,所以当年桥成后根本没有考虑到用地名来对大桥进行冠名,甚至连大地名的“重庆”也给省了,可以想象当年的“豪横”与“自豪”。今嘉陵江大桥已经成为了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市政当局就有了在嘉陵江上建桥的设想。抗战胜利后的重庆市《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在两江上修建大桥的规划,并邀请了桥梁专家茅以升为长江与嘉陵江桥梁进行了初步设计,其中嘉陵江大桥拟建于曾家岩至陈家馆之间,1949年初还进行了嘉陵江大桥建设的奠基典礼,但最终因政府的垮台而告吹。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底重新规划后在牛角沱开建嘉陵江大桥,其间停工三年后于1966年初建成通车,而长江大桥则是再后15年才告完工。

  嘉陵江大桥应为我用双腿走过的第一座大型桥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能在嘉陵江大桥上走上一个来回感觉美妙至极,印象中当年桥头还有士兵站岗执勤。

  本世纪初,在嘉陵江大桥旁开建“重庆嘉陵江复线桥”,它是当年重庆市政府与澳门天华集团董事长何厚铧(后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商定共同修建并经营的大桥,为铭记澳门与重庆两地人民友谊,在建成后正式定名为“渝澳大桥”,与嘉陵江大桥共同组成了单向通行公路桥,不过渝澳大桥上不设人行通道。

  嘉华大桥也是一座有些“牛气”的大桥,起码是名字比较牛气,既不冠名“重庆”,也不按照一般常规方式选取地名来命名。

  据称,之所以命名为“嘉华大桥”,是因为这座大桥为重庆市直辖十周年献礼工程,在2007年十年庆典之时建成通车,而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因此被命名为“嘉华大桥”。

  嘉华大桥外形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桥面幅度较宽,37米的距离创下了当时亚洲主桥桥面最宽的纪录。

  踏桥而过,桥南为化龙桥。化龙桥最初是清代修建在小溪上的一座石桥,后因成渝公路的修建被拆除,原址上新建了一座公路桥,这座新桥曾是当时重庆的第一大桥。因这里临公路和嘉陵江,交通便利,后渐成工业区,不过今化龙桥地区已经历了整体改造,旧桥老厂皆已不存,转变成商务区和高档住宅区,而目前重庆最高的建筑物——重庆100(陆海国际中心)基本建成,其设计灵感来自长江和嘉陵江上的帆船,其轻盈优雅的外形结合了超高层塔楼、低层办公塔楼和商业裙楼组成了一个微型的城市垂直体,体现了重庆“向上生长”的城市面貌和精神。

  原本还计划将嘉华大桥西侧的红岩村大桥和石门大桥都走上一遍,但眼见时间不多,就只得放弃,乘轻轨赶往李家沱长江大桥的北桥头。

  李家沱大桥为重庆长江上第二座(公路)大桥,故在规划和开建时皆以长江二桥相称,建成后才被正式定名为李家沱大桥,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为大桥题名。

  李家沱大桥西侧,近年来新建一座复线桥,起名为“李家沱长江复线桥”,不过这座复线桥仅仅是轨道交通桥。两桥并置,似夫妻一般,一胖一瘦。一刚一媚。

  在这个被山峦与江河共同勾勒出的魔幻都市里,长江和嘉陵江上的大桥如同一道道跨越时空的彩虹,不仅连接了南岸与北岸的繁华,更承载着无数山城人的记忆与梦想,而大桥与周边区域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情感、以及那份独属于重庆的桥韵之美将会永久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推荐资讯